备前烧是什么?
备前烧是用优质的陶土烧制的陶器。用优质的陶土一点一点地塑形,干燥之后,既不在本体上画画也不使用釉,直接入窑烧制而成的,是很好地表现出陶土风情的陶器。
备前烧有【胡麻】、【栈切】、【绯襷】、【牡丹饼】等数种模样,这些模样都是根据作品在窑内的摆放形式和松树(烧制备前烧的专用木材)的燃烧方法,以及七到十天不分昼夜数百千度的火焰烧制程度而决定的。
可以说,烧制成的作品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备前烧的历史
备前烧是古坟时代须惠器的烧制方法逐渐演变而来的产物,平安时代熊山脚下生产生活物品(碗、盘和瓦等)的南大窑遗址被称为备前烧的起源。
在镰仓时代,主要制作了很多壶、瓮、捣钵,从那个时候开始,工匠们逐渐开始烧制像我们所看到的备前烧这样特别的赤褐色烧制物。
从室町时代末期开始,人们开始使用从伊部的土地上采集的黏土,这种黏土被称为“hiyose”,成型时也会用到黏土,因此可以批量生产,还建造了半地下式的大型孔窑。之后到了江户时代,由于藩的保护和统制,小规模的窑被整合,在南、北、西建立了大规模的共同窑(大窑),形成了由窑元六姓(木村、森、顿宫、寺见、大盛、金重)组成的制造体制。
另外,室町时代以后,备前烧的茶陶器和日常杂器开始被制作出来。
这些大窑的生产之后一直持续到江户时代末期,但此时京都、有田、濑户等地的瓷器生产开始盛行,备前烧市场逐渐受到挤压。
从明治到昭和初期,这段时期是一个痛苦的时期,即便是在这样的时期,备前烧的匠人们也在不断地努力着。
把衰落的备前烧引向现在繁荣的契机是金重陶阳。金重陶阳在昭和31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持有者(人间国宝),以此为契机,很多匠人通过努力摆脱了低迷期。
另外,从这个时候开始,不仅在国内,在海外,纯日本式的备前烧的人气也越来越高,陶阳死后,藤原启、山本陶秀、藤原雄、伊势崎淳等人间国宝备前烧作家也相继出现。
现在,除了传统的风格之外,作家和陶工也在不断地创作着富有个性的作品。
备前烧的原料土
备前烧的原土是位于伊部周边地下的黏土层,被称为“稗”。能取土的地方极少,所以很珍贵。
有时也会根据作品的种类、作家的喜好将山土混合使用。
稗,粘着性强耐火度低,作为陶土的话铁分多。正因为不使用釉料,备前烧对土质很讲究。对作家来说,培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
·
·
备前烧的多彩模样
窯変(ようへん)
窑变
放在窑床上的作品被炭埋没,在缺乏直火燃烧和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熏烧的状态)而产生的窑变,呈现出鼠色·暗灰色·蓝色等颜色。
胡麻(ごま)
芝麻
松割木的灰在烧制过程中附着在作品上,就像撒了芝麻一样。作品大多放在挂有很多灰的架子上,落下来的灰受热融化后流动的状态被称为“玉坠”。现在,为了人为地把“芝麻”表现出来,在烧制前事先把灰沾在作品上烧制。
棧切り(さんぎり)
棧切
近代为了达到除自然的湛切以外提升人为的湛切技术,木炭的科学作用也被积极应用中,也就是在停止烧窑之前投入大量的木炭,制作湛切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炭湛切。
緋襷(ひだすき)
绯襷
原本是为了防止大的作品或放入“沙耶”中的作品粘在一起,将稻草夹在中间或卷起来烧,结果稻草的成分和粘土的铁元素发生科学反应,制品呈现出红色的线。
现在,用电窑烧制的情况也多了起来。
备前烧窑的种类
上窑
斜坡上有烧结室相连的连房式窑。用松劈木烧制1 ~ 2周。可以实现紫苏色、绯襷
、棧切、芝麻等窑变。
孔窑
初期的单房式登窑。斜面上没有隔板的筒状窑。容易呈现飞芝麻、假芝麻和红色。
双窑、角窑
单窑。用煤气等使其达到高温后再焚烧松木。经过2、3天的烧制,可以呈现和上窑接近的窑变效果,
电气化窑
房间一个单窑。可以呈现绯襷,胡麻脱落等效果。因为没有灰,所以实现不了其他的窑变。
備前焼的七个不可思議
摔也不碎的备前烧
备前烧不施釉,素体,在1200度以上的高温下烧制2周左右,所以强度比其他的陶瓷高。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摔不碎”的说法。
冷喝啤酒热饮茶
备前烧因为内部有严密的组织,因此保温力强,不易变热不易变冷,同时具有保冷和保温的效果。
产生细腻的泡沫让啤酒变得更好喝
备前烧因为有细微的凹凸,发泡力极强,发泡细密不易退散,散发香气,能使饮品更加美味。
用备前烧装酒 越来越香
因为备前烧的内部有微小的气孔,所以会产生若干微小的通气性。
这样一来,酒、威士忌、葡萄酒的香气就会变的醇厚,口感也变得更加浓郁。
让食物更美味!
备前烧与其他的陶瓷相比,表面有很多小的凹凸,所以食物不会与食器紧密接触,容易剥离,而且水分的蒸发力也很弱,可以防止干燥。
作为花瓶可以使花期延长
备前烧因为有微小的气孔和若干通气性,所以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水的状态,使花期延长。
越用越有味道的陶器
备前烧的表面的细微的凹凸,随着使用的深入,棱角逐渐平滑,使用时间越长,就越有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
使用体感根据个人有所差异。
备前烧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