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多年,凭借人口红利和改革,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但2012年以来,人口红利消失,投资需求下滑,叠加全球贸易萎缩,产能过剩问题持续恶化,尤其是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玻璃等行业尤为严重。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是五大任务之首,而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产业重组是主要手段。
全国工商联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表示,钢铁作为产能过剩行业的典型代表,化解产能过剩喊了多年,但结果是集中度越来越小,离散度越来越大,产能越减反而越多。他称,之前走访了山西、山东、江苏还有河北等几个地区,发现企业都不愿意主动减产,产生了大量僵尸企业,恶性循环螺旋式交织上升。
水泥行业的问题如出一辙。据了解,近些年来,面对产能过剩加剧、市场需求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却依然继续上马新水泥项目,对国务院早已颁布的“遏制新增水泥产能”文件置若罔闻。
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约7亿吨,这主要包括淘汰立窑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真正淘汰落后熟料产能仅3亿吨,而“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净增水泥产能6.5亿吨。2015年全国水泥销量23.5亿吨,25年来首次下降,行业近半数企业亏损。
“以前去产能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可依,绝大多数是按设备大小、产能大小、企业大小来关闭,确实是不合理的。国家硬说要拆要关,有的企业就说,我的环保能耗产品质量等都达标,难道就因为我的企业规模小,就要淘汰?”南方某省经信委的一位处长表示,不能用行政手段关闭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一定要有法可依。此番供给侧改革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或是跳出“产能越淘汰越多”怪圈的关键。
2016年春节前,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外公布,指出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而粗钢的去产能目标则是5年压减1亿至1.5亿吨。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首次明确划定了关停退出的范围,设置了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资源规模、经营情况、税费缴纳情况等多个红线。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目前水泥、电解铝等过剩产能重点行业也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指导意见,已经完成初稿。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有两个手段,一是通过法治、市场来淘汰,行业发展需要有法律依据,任何企业都要遵法守法;二是通过行政手段,政府收买产能,这需要政府处理好职工问题和企业债务债权。
在水泥去产能的战役中,预计至少有5亿吨低标号产能出局。孔祥忠建议,国家对水泥行业的去产能淘汰落后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设立专项资金,以解决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就业和企业债务等问题。同时,国企抓紧列出“僵尸企业”名单,利用国家的“呆坏账核销”政策,对僵尸企业进行“债务核销”并关闭;利用政策环境,突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瓶颈,大胆果断剥离不良资产,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目前,多个省份也已经行动起来,从钢铁、煤炭、水泥等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入手,明确了今年落后产能压减的硬性目标。广东近日正式启动供给侧改革并表示,2016至2018年,广东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到2018年,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以内,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总能力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
山西去产能重点则在煤炭行业,目前正研究制定总体规划,优化矿井布局,建设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并且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同煤、晋能集团改革试点。同时跟踪对接国家相关的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从业人员安置、专项奖补等化解产能政策,积极研究落实措施和相关的配套政策。而宁夏提出,两年内将淘汰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电石六大行业产能500万吨,到2017年,将宁夏产能利用率从50%提高到80%。此外,河北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吨、2亿重量箱左右,山东的去产能范围则比全国标准的6个行业多了炼油和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