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这句话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瞄准高端领域、对接高端技术、集聚高端人才,示范区倾力打造的“研发+生产+配套+服务”的创新产业模式正在形成。
坐落于中科大街的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借助示范区的平台优势,园区招商先行,在尚未交付的情况下,已有陕西恒通长春3D打印中心、韩国TMS公司的光刻胶项目、孙润光团队的MicoLed光显示项目等高新技术类企业入驻。
在长春3D打印创新中心,多台先进的3D打印设备正在有序运行。“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一个国家级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博士、硕士比例达75%以上,我们公司是西安交大长春3D打印创新中心的产业化实体。”长春市交大增智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深介绍,借助3D打印技术,汽车造型、设计、试制、实验等新车型研发全过程可以实现快速制造,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更可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从而提升汽车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深坦言,作为国内3D打印行业领军企业,之所以选择将项目落位于示范区,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产业集群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在示范区的支持下,我们直接入驻标准化厂房,减少了近亿元的前期投入,仅用两个月就实现了投产。目前,我们已与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一汽富维东阳公司、吉林大学等展开合作。”
创新发展是示范区推进开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示范区建设国家级合作平台、国际化开放平台、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子臣表示,“基于示范区起步晚、底子薄的现状,示范区着眼于长春市和吉林省丰富的原料资源、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雄厚的产业资源,通过建设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和平台,与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各国产业对接,在医疗、医美、健康食品、清洁能源、智能装备、光电信息等领域强化发展基础,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同时,示范区突出引进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过程中,把技术研发和人才合作摆在首要位置。自设区以来,一大批项目相继落位:与国电投、一汽集团合作,规划建设氢能源综合产业开发基地,建设智慧绿色低碳示范区;与深商控股开展合作,建设科力远动力电池研发制造基地,研发用于高铁和汽车领域的动力电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区域创新发展动力的不断增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正驶向“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