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胶一般都在工厂注胶,相对讲起泡的可能性相对小些,因为在工厂操作时对温度湿度等方面都控制的比较来格。耐候胶都在现场施工,起泡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现在一般都是高空作业,而且环境相对较差,加上人工因素,气候因素等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出现起泡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是注胶操作过程中是否带入了空气;然后注胶部位是否存在水份,如果施工时有水份那么施工完后如气温升高水份蒸发肯定会产生气泡;泡沫棒等填充材料放出气体,因为填充材料中可能会含有空气,当注胶后其气体散发出来也会在胶中形成气泡;温度过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也会使胶中出现气泡。
2、第一:厂家的原因,胶本身的质量不过关,胶的浓度太稀了,里面易渗入空气,导致起泡;
第二:施工原因,工人技术不过关,打胶时泡沫条塞得不平整,易起鼓,并且打胶后没有马上沫平,让胶流淌,导致空气渗入,导致起泡;
第三:自然原因,打胶时的温度及湿度影响,打胶时温度过高将会把胶里所含水份蒸发,气体留在胶中,导致起泡;或是打胶时是阴雨天,湿度过大,打完胶后,胶还未固化,气温升高,就会把里面的潮气蒸发,同样会导致起泡.
总之,打胶应该在车间内完成,室内温度湿度调节好,达到所需的适宜程度,另外在采购时应该严把胶的质量关,从源头抓起,同时打胶工人的操作水平也不容忽视.
3、我们的看法
1.很多品牌的中性胶都有过类似现象出现,经认真检测和反复补给确认并不是质量问题。因为中性胶有醇型和酮肟型两种,而醇型胶在固化过程中所含的甲醇会释放出气体(甲醇在50度左右开始挥发),特别遇到太阳直射高温反应更强烈。
2.混凝土各种幕墙是很难透气的,加上夏天温度、湿度较高,固化会更快,胶释放出气体只能从未完全固化的胶层中跑出来,固化的胶条上就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气泡。
3.解决此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最慎重的做法是先做局部使用测试以观察是否符合使用需要(一般在施工后两、三天就可以看到反应)
2)分清使用时间和基材类型,选择恰当的中性胶使用;夏天使用酮肟型,冬天选择醇型。
3)保持施工表面洁净、干燥;
4)夏天施工应避开高温时间(35度以上)和太阳直射。
4、打胶过快,宽厚比不合理,泡沫条潮湿。。。都有可能引起起泡现象!
5、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就以上问题有如下两点建议:
1)不要在夏季的中午打胶。
2)不要用泡沫条(圆形的),用泡沫板(有1公分和2公分的)
6、我的看法
1.基层不净 后果是-----
2.温度\温度不适合 (我最倒霉的一次是靠近热源,结构胶像面团,如泡泡糖)
3.如是靠墙体可能是勾缝物末干(最秋的是胶可以当蘑菇用了,)
4.表面粘结性不好且未上底漆 ------>漏
5.胶成型不好,或过厚----------->2次施工
7、可能的原因:1.泡沫棒现场保护不好尤其在雨季和下雪后有大量水分,在打胶前围经处理,导致后期水气蒸发起鼓;2.在泡沫棒过大或设计胶缝过浅时工人私自将其炮沫棒对劈使用导致起气孔外露存大量的气体或水份,注胶后起鼓;3工人技术太差;4.胶本身质量不好或已过期;5当日气温温差大,导致其幕墙涨缩严重,所以应避开高温作业特别是夏天正午时分。
8、起泡原因
我们认为起泡原因如下:
1.施工环境:
温度,如北方冬夏温差大,有的业主出于某种原因,0度下打胶,夏天到来后,由于热胀胶表面均裂,起鼓。基层未清干净,导致胶不相容,
2.施工工人素质差,不会打,导致空气进入。
3.水货胶
4.技术图纸对长宽比比例错误。
5.其它原因
9、硅酮密封胶由于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弹性恢复能力和对常用幕墙材料极佳的粘附性,成为建筑幕墙首选的密封材料。随着大面积隐框玻璃幕墙的用量逐渐减少,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的用量逐渐增加,硅酮耐候密封胶的应用比例也一直在增加,逐渐超过了硅酮结构密封胶,成为建筑幕墙上用量最大的硅酮密封胶。
隐框玻璃幕墙是在无任何机械锁固件存在的条件下,仅通过硅酮结构密封胶,将玻璃牢固地粘在金属框架上,因此这种具有综合性能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对玻璃幕墙的安全可靠性和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重要,整个幕墙行业对硅酮结构密封胶的选用、施工、性能等都很重视。自1997年起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抓此项管理工作。用于幕墙系统的防水、密封应用的硅酮耐候密封胶,却往往不被重视。近几年国内外幕墙、门窗行业的专业期刊、杂志等都发表了不少关于硅酮结构胶的文章,对硅酮结构胶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探讨,但对硅酮耐候密封胶的选用、施工等,却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文章。
硅酮耐候密封胶在施工中起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比较复杂的,很难用一种方法、一种结果来判定起泡的原因。硅酮结构密封胶一般都在工厂完成注胶工作,工厂里环境及作业条件都比较好,容易满足硅酮密封胶固化时需要的外部条件。硅酮耐候密封胶一般都在工地完成注胶工作,工地环境及作业条件较差,硅酮耐候胶在固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不容易满足。气候、环境、作业条件等这些非人为能改变的原因对硅酮耐候胶固化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耐候胶使用的环境及作业条件的局限性,决定了起泡的主要原因。下面就一些具体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1、注胶时裹进了空气。
硅酮耐候胶一般都在工地完成注胶工作,作业条件较差。工人站在脚手架上面注胶,注胶的均匀性不易掌握,胶缝里面容易裹进空气。施胶后胶缝表面刮压,修整光洁,胶缝里面的垫杆一般都选用闭孔的聚乙烯泡沫棒,裹进胶缝里面的空气不易溢出去,胶缝修整空气压缩后,会产生向外的隆张力,耐候胶缝一般都较宽,厚度较小,提供高位移能力的耐候胶,硬度都较低,胶未固化前很软。压缩空气的隆张力把胶缝慢慢撑起泡。这种现象在能提供±25%以上胶缝位移能力的耐候胶的应用上,更容易发生。相反有些允许位移能力较低的耐候胶,硬度较高,胶未固化前比较稠。裹进胶缝里面压缩空气的隆张力不易把胶撑起泡。所以,愈是能提供高位移能力的耐候胶,注胶时,更要注意注胶的均匀性。一般竖胶缝注胶可采用从下向上施胶,可克服一些起泡现象。更重要是工作操作者的熟练性和责任心。
2、注胶时接口潮湿。
在室外作业,经常遇到降雨,特别是在南方的夏季,几乎天天都要下雨,如果降雨后,接口里面潮湿未干就直接注胶,等太阳照射粘结基材及胶缝时接口里面的温度升高,胶缝里面的潮气蒸发,会把未固化的、比较软的胶缝起泡,有时聚乙烯泡沫垫杆潮湿也会引起胶缝起泡。所以,施工时不可一味求进度,等到接口内干燥后,再注胶,可避免上述情况。
3、泡沫棒放气。
胶缝里面的垫杆一般都选用闭孔型高发泡的聚乙烯泡沫棒,在放置时由于不当挤压,造成内部气囊破裂,释放出空气,刚注完胶时会出现有气泡隆起或是有鼓起的外观,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一是将泡沫棒切割开,切割面向内侧。二是采用开孔型泡沫棒或采用依发泡的聚乙烯泡沫棒,以克服上述情况。另外一种情况,耐候胶一般醇型比较多,醇型耐候胶在固化时会释放出乙醇,乙醇与有些泡沫棒起反应,如:一个工地采用罗纳5C醇型硅酮耐候胶施工时起泡,笔者赶到现场后,一直找不到原因。但换用罗纳公司另一个肟型耐候胶5CLM注胶,就没有起泡了。后来几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通过换泡沫棒或换胶,便解决了问题。
4、胶未固化时太阳暴晒。
硅酮胶在未固化前是不能在太阳下暴晒的,特别是刚注完胶就让太阳暴晒,会引起胶缝内部出现蜂窝状气泡,从而引起胶缝外部隆起,这种情况在醇型硅酮胶使用时会更明显一些。在炎热的夏季施工,这种情况不易克服。采用注胶时避开太阳暴晒,会克服一些起泡现象,具体作法:上午在建筑物的西侧或北侧注胶,下午在建筑物的东侧或南侧注胶。注胶后,胶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化,表层已结皮,太阳再晒时,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便可克服一些起泡现象。
5、基材表面温度过高。
硅酮胶固化时,所粘结材料的温度不能超过50℃,这个结论已被大多硅酮胶生产商认可。在基材表面温度超过50℃时注胶,就会引起胶缝起泡,在金属板幕墙的耐候嵌缝时,会遇到上述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当太阳暴晒金属板时,特别是铝板表面温度会达到80℃,此时注胶极易引起胶缝起泡。所以应选在后半下午或阴天时注胶,以改善上述情况。
6、昼夜温差大,接口热胀冷缩较大。
这种情况在铝板幕墙注胶时,较容易出现。铝是线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春天或秋天昼夜温度较大,而且太阳在中午直射铝板时,铝板表面温度可高达60℃-70℃,晚上温度降至10℃左右,大的铝板块,热胀冷缩也较多,接口位移较大,耐候胶嵌缝后,接口的实际位移是由胶缝来承受的,在固化过程中,过大的、反复的伸缩位移会引起胶缝起泡,所以在注胶时避开中午太阳直射最强时,以改善一些上述起泡现象。
7、北方地区春天气候干燥。
硅酮密封胶要借助空气中的潮气,经聚合反应成弹性密封材料。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和固化速度的关系很密切。我国北方地区春天气候干燥,硅酮胶注胶后,固化时间很长,未固化前的硅酮密封胶,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各种起泡现象提供了机会。
上述起泡的现象是我们第一线工作时收集的情况,希望对施工单位有所帮助。在判定起泡原因时要综合考虑,尽量克服上述情况和现象。
10、幕墙中耐候胶鼓泡问题
前一阵我们在工程施工时发现幕墙的胶缝有鼓泡问题,后特意跟踪一下,发现耐候胶胶缝鼓泡不是耐候胶胶中夹杂有空气产生的,具体的原因如下:在胶缝中填塞外孔封闭的泡沫条时,由于选用的泡沫条比胶缝一般要大2~4mm,因此泡沫条在塞入胶缝时必然被压缩,则泡沫条中的空气也随之被压缩,如外表封闭的泡沫条的外表与耐候胶接触的表面破损,则空气将在破损处缓慢溢出,如在塞入泡沫条后立即打胶封闭胶缝,则溢出的空气必然将还未固化的耐候胶拱起从而产生鼓泡问题。对此我要求施工班组
1.注意泡沫条的表面要完好,不要使用扁铲等硬的和尖锐的物品将泡沫条压入胶缝中,避免将泡沫条封闭的表面破坏。
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将泡沫条放入胶缝中,等1~2小时后再打胶密封。
3.必须注意泡沫条中不能吸如水分,避免水分蒸发时产生鼓泡。施工队在按照以上处理方式处理后没有发现再有鼓泡的现象出现。以上是本人在实践中发现的一点小规律,希望对大家在以后的施工中有一定的帮助。
11、导致的原因,都是在施工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
12、野蛮施工导致的因素多,施工步骤不正确,没有合理运用施工气候,也有可能是胶的质量有问题。最后一种情况少。规范施工是幕墙行业发展的基础--------
13、我们的一点经验:
1.打自攻钉的地方,泡沫杆未处理好,导致胶缝表面不平整
2.夏天打胶,温度过高,胶的外面比里面干的快,胶内的空气来不及排除,也会形成气泡
3.很明显,就是胶自身的原因了
14、1,泡沫棒大小不合适,在胶缝中松动,先打些胶把泡沫棒粘住在打面胶
2,在塞泡沫棒时底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空气不能排除,建议用开口泡沫棒
15、原因有二:
1、泡沫绳本身湿度大,室外气温上升,水蒸汽压力加大造成;
2、耐侯胶表面厚薄不一。
16、1、胶的质量不行杂质太多。
2、施工技术不到位,清理不干净
17、原因几种
1胶本身混胶时产生,没延时打胶
2 泡沫棒被刀割出缝
3 阳光暴晒下打胶
4操作原因
18、我们觉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密封胶与其它材料围和的封闭空间内有空气,当空气受热会膨胀,致使密封胶产生空鼓。
19、1、我们接触了一次是由于胶太稀了,2、在安装泡沫棒的时候技术工人也很难办到将其塞平整,所以在打稀胶的时候很多地方胶没有完全填充进去,温度上升所以里面的气体就会跑出来造成的
20、90%是泡沫棒破损导致气泡,如果大面积那就是胶合现场施工问题
21、密封胶起泡的另一原因大家都没提到:工人注胶时很多人爱用肥皂水、洗洁精水、洗衣粉水等喷在胶的接头处,然后用手去抹平,保证胶不粘手,但没想到流下去的水被泡沫条吸收,就是水干了,只要泡沫条上存有肥皂、洗洁精、洗衣粉,经太阳晒过程中施胶的情况下,胶都会起泡
22、引起密封胶起泡的最大原因就是基层有水气和打胶过程中留有空气在胶和泡沫条当中,经过温差。空气膨胀所以会引起胶起泡。
23、有几个方面
1、胶本身的问题,一般只要是品牌的胶一般问题都不大。
2。泡沫条的质量,密度过大泡沫条的排气性较差
3、施工中温度差,造成热胀冷缩。
4工人水平
24、一般铝板的密封胶容易起泡,玻璃的密封胶不容易起泡,主要因为铝板的温差变形较大,导致密封胶中间起鼓。
25、原因是多方面的吧,比如槽口内部没清洁干净,或者双面胶粘贴不均匀牢固!
26、1.有可能是密封胶内部存在气泡
2.也可能是打胶的时候拉的过快,造成鼓泡。
3.发泡剂没有处理平整,造成气泡。
27、胶气泡原因一般有胶的自身质量问题,和工人施工时技术问题,材料表面处理不干净和使用的缝隙填充物都有关系。
28、据我们的施工经验就以上问题有如下三点建议:
1)避开高温的夏季时段打胶;
2)可以采用用泡沫棒,遇角码或螺丝处要局部切除挤压的泡沫棒;
3)打胶时避免双向同时进行,有利于空气排走。
29、我们做过一个工程,密封胶气泡,考虑了很多因素都不是,最后换胶后问题消失
30、提前将泡沫条塞入缝隙中,等1~2小时后再打胶密封。
而现场比较多是塞完就差不多打胶了,不然就老要爬上爬下了。
31、确实气泡的原因有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气泡的问题
我们曾经试过,密封胶不打全,留个小口排气,然后再把口补上,效果还可以,就是麻烦!
32、以前碰到过这种问题。我们觉得有主要原因在于1、泡沫棒被工人剖开使用,或者破损,或者工人打胶时技术差,导致里面有空气2、夏季气温昼夜温差大,特别是金属面板热胀冷缩明显,导致胶不是起小泡,而是起皱。3、有水汽。当时我们的解决方法是让待胶固化后,让工人用刀片将胶起泡和起皱的地方浅浅的刮一下,再修补一下。不过在这之前胶厂家(是哪家不说了)让我叫到现场,厂家没有明确解释,结果把修补用的胶都算是白送的。
33、1。设计原因
2,施工方面的原因
3。胶的质量
4,温度和湿度
34、我们认为造成胶缝气泡的主要原因有:1、打胶厚度不够,胶缝厚度一般在3厚道5厚,过薄的话在热工变形的情况下容易气泡。2、胶刚打好,较为干的情况下,胶缝填充物如泡沫条发生变形,造成胶缝起鼓,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当泡沫填填塞不是很稳固切泡沫条填塞时有一定内应力时,泡沫棒很容易弹出,这是要是较为干或胶厚度太薄就会出现起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