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以英国麦克米伦爵士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即由于金融体系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资金缺口。之后,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许多机构均研究证实,大多数国家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题。几十年来,为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许多经验值得当下的中国借鉴。
完善银行服务体系 从全球范围来看,即使在证券市场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依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体系,建立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是发达国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例如,1936年,日本政府为支持经济危机中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团体共同出资成立了“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与地方商业银行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德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也下设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德国还设有400多家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储蓄银行,德国约68%的中小微企业与储蓄银行有业务合作。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这对于中国银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一批民营银行已营业。 未来,我国可从两个方面继续完善小微企业银行服务体系。一方面,继续积极稳妥地发展主要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民营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并不断提高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中的占比。另一方面,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小微企业专营化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掘已有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潜力。2015年12月,国务院设立浙江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下一步,应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广专营化金融机构,并以此为平台,推出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互联网+专营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发展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 为适应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高风险、高增长的特点,许多国家都在加快发展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直接投资机构。2011年,汇丰等几家主要商业银行共同建立了一支不追求短期回报与控制权的新型私募股权基金――“中小企业成长基金”,为高成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长期股权投资。为支持该基金发展,英国监管部门允许银行将基金的投资纳入风险加权资产,而不直接扣除资本,允许银行利用杠杆工具投资该基金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国内创业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直接投资机构获得了快速发展。2015年9月,国家决定由中央财政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并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该基金将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方式,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今后不妨进一步加大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力度,扩大基金规模,并鼓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区域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应适时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探索直接投资、投贷结合、债权转股权等新型融资服务模式,提升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等高成长性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