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有效投资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拓展结构调整空间、增强转型发展后劲的有力抓手,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省区2016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表明,各地决心依托有效投资补齐短板、调整结构,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则是解决“钱从哪来”的重要途径――
1月4日,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省举行了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集中开工的614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高达6652亿元。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不少省区致力于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一大批重点投资项目密集开工。《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安徽、江西等17个省区已经公布了明确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根据这些省份公布的信息,“十三五”期间各省份的重点项目投资超过211604.4亿元,其中2016年的投资总额超过2377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重点投资项目的投资重点将集中在补短板、调结构上。 专家表示,扩大有效投资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拓展结构调整空间、增强转型发展后劲的有力抓手,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2016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复杂。要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仍然需要依靠扩大有效投资。 投向何处? 补齐短板调整结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表示,现在的投资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铁公机”,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用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各省份推出的2016年重点投资项目中,补齐短板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许多投资项目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新型城市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领域。 河南省明确提出,将实施亿元以上工业结构升级项目1700个,推动打造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力争全省形成18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140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江苏省在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牛鼻子”的同时,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特别是加快纳入国家11类重大工程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对接国家层面将重点实施的交通提质增效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积极推进苏北铁路等交通设施项目。 在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强化交通领域的投资,补齐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领域的短板,成为各地重点投资项目的重要发力点。 山东省明确把基础设施作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点。根据初步确定的方案,2016年,山东省计划新开工巨野至单县等7个项目,共677公里、总投资628亿元。到2016年底,全省续建和新开工高速公路规模将达到2000公里。 湖北省提出了通过加大重大交通项目投资,重点“补短板”,特别是加大对扶贫片区、山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县县通高速”,并加密高速公路建设,完善路网。 宁夏也明确,今年将投资6亿元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000公里、实施11项公路危桥改造、安全保障和灾害防治工程。 钱从哪来? 着力激活社会投资 徐绍史表示,2016年,将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优化支持符合投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着力激活社会投资。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已成为各地解决投资资金的重要渠道。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近日已向社会推出了52个合作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市政、保障性住房、公路、文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农林水利等8个公共服务领域,项目总投资达311.4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6.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投资91.9亿元,金融机构融资193亿元,经测算,通过PPP模式,可有效放大政府投资10.7倍。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工作会议提出,在持续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要把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继续抓好10大重点领域投资和标志性工程建设。而重点项目投资的资金,一方面要“主动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则要“下大力气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安徽省明确,为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全省将进一步充实完善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三年滚动项目库,做好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前期工作。在落实好棚户区改造、国省干道改造及铁路征地拆迁等合作的基础上,深化与开发性金融机构新一轮战略合作。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更多项目落实社会投资主体,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今年我国将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优先支持符合投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着力激活社会投资;抓好政策配套、培训推介和管理优化,切实解决PPP项目实施难题;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等重点立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