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一年的收官之月,但2015年的这个月是从北京一个严重的雾霾天开始的。不独北京,还有许多北方城市在整个12月中,都被雾霾折腾得闹心。在南方,深圳一场滑坡,掩埋了近百条生命和十几座楼房。一南一北,两件事,一个根源:多年以来的粗放式发展。这既让我们反思发展方式的历史得失,也让我们盘点一年经济收成时警醒当下。
12月的经济运行似乎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如果从增长的角度看,基本确认了2015年中国经济的全年走势:增速放缓中总体平稳,结构调整中累积积极因素,动力转换中孕育希望。不过,增速似乎没有大的看点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没有看点。拿改革开放来说,12月就连连推出重大举措,连连释放积极信号。在改革方面,号称“十三年磨一剑”的电力体制改革终于突破式前进:国家发改委一口气推出了输配电价、电力市场建设等6个重要配套文件,标志着孕育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优化。据估算,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预计将为相关用电企业减负200多亿元。此外,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拉开了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大幕。在开放方面,中泰铁路建设开始实施,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而由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起航,则被评价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12月虽处冬季,却很像“播种月”,因为各种经济工作的重头会议都在此月召开,为次年的经济发展布局定调。2015年12月的会议更加集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等部委的年度工作会议……其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意义尤为重大,不仅对2016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释放了一个重磅信号:面对增长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工业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下滑,房地产高库存等一系列困难,中央稳定经济增长将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注重供给侧改革,意味着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们将不像过去那样,光盯着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发力,而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做文章,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评价:“这是非常重大的转变,对它的积极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眼下,微信朋友圈中“主要看气质”的说法颇为流行,就连在轰动一时的“宝能收购万科”事件中,网友们也幽默地评价道,万科要看“资本的气质”。其实,各种看气质中,最重要的是看中国经济的“气质”,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的时候了。期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能在2016年提高中国经济的“气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