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足音、成长的印记。“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及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发展步伐格外铿锵有力。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市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全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推动下,五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一直保持了高强度。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速16.9%,累计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10项,预计完成投资517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262项,10亿元以上85项。累计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960项,完成投资3803亿元。 这组数据可以简洁地说明投资力度和项目建设规模,却无法直观地体现投资和项目建设所积蓄的巨大能量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可喜变化。 过去的五年,我市通过项目建设加快构筑了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 吉林碳谷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方大江城碳纤维500吨碳纤维、聚能新型碳材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恒辉高性能改性塑料复合材料、高琦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吉林化纤生物长丝等建成投产项目,在国内同行业占据技术领先地位,抢占了发展先机。 依托我市长白山特色中草药材资源、化工原料优势,医药健康产业高速成长。长白山药业康艾注射液、普瑞特医药中间体、深圳海王健康产品基地一期、英联公司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等拥有技术优势的医药和保健品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北沙制药维生素E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投产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我市出口创汇大户。 “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接二连三落户江城,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为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活力。吉林财富广场、欧亚商业综合体、亚琦国际商贸城一期、红星美凯龙家居馆、百业五金国际汽配城一期等大型商业项目陆续建成开业,彻底颠覆了城市商业格局,成为吸引消费的“磁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中油数据中心、软件外包服务基地、一网全城电子商务平台、吉高磐石物流园区项目,还有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丰富了服务业业态,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世贸万锦大酒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一期、神农温泉二期、五虎岛水上乐园、龙潭山遗址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陆续建成,我市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旅游产业成为我市增长最快的一项第三产业。 过去的五年,全市社会及民生事业也在强有力的投资拉动下健康发展。一系列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前所未有的“暖房子”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市人民医院新建、市中心医院扩建以及人民大剧院、全民健身中心、冰上训练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的兴建和使用,让城市的各项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和提升。 过去的五年,还是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最多、建设进展最快的五年。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长吉城际铁路、吉草高速、长吉北线改造、雾凇大桥、秀水大桥、江城大桥、吉林大桥、吉林大街下穿隧道、吉林站东西广场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畅通了城市内外交通,拓展了城市空间。 持续不断的大项目建设,更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我市化工产业以吉林经开区、吉林化工园区为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化工产业龙头吉林石化公司加快构筑炼化一体化优势,完成了32万吨苯乙烯、40万吨ABS、4万吨乙丙橡胶、160万吨柴油质量升级等重大项目。此外,吉神化工30万吨环氧丙烷、康乃尔公司36万吨苯胺等一批大项目投产,不仅为化工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极大地促进了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产业链延伸。在精细化工产业领域,以众鑫化工、星云化工为代表的一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 大项目建设加快了汽车产业集聚发展进程。一汽吉林20万辆微型车扩能改造、万丰奥威300万件铝合金汽车轮毂、吉星轮胎一期年产75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航盛宏宇10万套汽车音响系统等一批规模庞大、技术装备先进的项目纷纷投产,扭转了我市汽车产业规模小、布局散、技术落后的不利局面,为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冶金行业逐渐从生产原料向生产终端产品延伸。奥铁科技奥贝球铁铸件、圆方汽车半轴及精密铸造、一汽铸造汽车零部件等钢铁深加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在产业链延伸中,化工与汽车、钢铁与汽车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良性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向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粳稻贡米之乡的品牌开始叫响全国。中粮集团30万吨稻米综合加工、东福米业20万吨精制米、维伊康生物药品及功能食品生产等项目投产,成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 我市能源产业明显加快了升级步伐。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全面启动,松花江热电背压机组、源源热电四期扩建工程、建龙钢铁煤气发电、成大弘晟油页岩综合开发、蛟河凯迪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能源产业的效率和环保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回顾“十二五”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每一个重大项目建设,都是在江城宏伟发展蓝图上描绘出的有力一笔,并让其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小康画卷。 岁末临近,时间的巨轮将驶入新航程。 回首“十二五”,我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展望“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指向依然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坚定必胜信心,努力走出一条兼顾总量与结构、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新路,为我市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支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