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东北地区经济集体失速,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经济体都经受着不同寻常的考验。主要经济指标成为这场大考的“分数”,标注出一个经济体的承压能力、运行质量与增长活力。
上半年,吉林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0.7 %;地方级财政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91.2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工业总产值191.6亿元,同比增长13.8%;规模工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7.6%。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经开区的 “分数”看起来不错。如果抛开纸面的数据走进经开区的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便会发现这些经济数据背后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企业生产繁忙,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从内到外展现着这个年轻的国家级开发区的勃勃生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经开区经济能够逆势增长,绝非一日之功。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以来,经开区在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建设的同时,着眼长远、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精心构筑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和市场竞争优势。 放眼长远,形成推进创新合力 近年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牢牢抓住创新发展这条主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2011年初,经管委会班子会研究成立了由分管主任任组长、科技局及各投资促进局等为成员单位的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组,每年班子会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调度、督促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在每年年初,都要进行超前谋划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确定指标任务,列入全区20项重点工作,由区科技局牵头,经发、各投资促进局、投资服务中心等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推进。管委会严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完善机制,强化调度,严格奖惩,从而形成了推进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经开区实行“三位一体”包保责任制,由管委会领导、投资促进局、捆绑局室联合推进。 加大投入,强化创新载体建设 经开区按照产业、集群、园区、企业、项目五位一体集聚发展模式,把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最重要载体和孵化场所,先后获批为吉林省吉林碳纤维及其制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吉林高新技术纤维(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并围绕园区建设,把完善平台功能作为重要抓手,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开区管委会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了集研发检测、产品展示、信息共享、企业孵化、融资为一体的碳纤维公共应用研发服务平台。平台规划用地面积3.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建设工程包括研发检测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孵化厂房。自2014年6月碳纤维平台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的三栋孵化厂房竣工投入使用以来,公共研发支撑平台、研发检测平台建设正快速推进,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亲笔为平台题名“吉林碳纤维公共应用服务平台”,对平台发展寄予厚望;在制品公共示范线建设方面,已建成编织、拉挤、模压示范线,通过示范线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延长园区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已先后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碳纤维创业孵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纤维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研、生产、试验和服务体系,能够为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纤维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保障。目前,碳纤维产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碳纤维原丝质量通过科技攻关快速提升,成功打开俄罗斯市场,产能加速释放;碳纤维摄像机摇臂、碳纤维钢轨枕已投放市场;正在开发的碳纤维热塑型3.2米宽幅多层复合板、碳纤维汽车轮毂、电厂除尘换热器专用碳纤维管材生产工艺均属国内首创,这将有效降低碳纤维制品的生产成本,解决碳纤维到制品生产的瓶颈问题。今年经开区还将依托北沙、万华、普瑞特等骨干企业,创建省级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特色产业园区,进而发挥其产业集聚、成果转化、产业链延伸的作用,加快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创新发展。 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经开区根据产业基础及资源、技术等综合优势,目前确定了加快发展精细化工、生物产业、碳纤维及高新技术纤维制造、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节能环保、新型装备制造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和做好这六大领域的产学研结合至关重要。近年来,经开区持续通过专项对接、定向合作、展会座谈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产学研科技合作与交流。2012年6月,经开区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会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了碳纤维行业近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吉林)大会,2014年又协办了化纤协会“2014(吉林)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创新论坛暨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期间对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向、前沿技术、市场开拓、产品应用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和研讨。积极推进联盟在重点产业的布局,组建了省级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拓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渠道,形成科技资源高效利用、利益共同分享、责任共同分担的新型契约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营造环境,提升创新意识。经开区管委会出台了《吉林经开区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吉林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已超过1%,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区共识。同时,经开区充分利用省、市科技专项资金及市科技大市场资源,不断引导、扶持、提升、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培育出正业生物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众鑫化工等省创新型企业5户;吉研高科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8户;城发集塑等区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7户,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扶持,企业主导推进,科研机构技术支撑,院士专家指引创新,先进成果加快转化”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成果累累,创新推动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经开区取得科技成果最多、转化最快的一个时期。众鑫化工依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生物法环氧乙烷装置、世界首套乙氧基醇醚装置和世界第三套、国内首套异戊烯醇装置。康乃尔化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成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苯胺装置。吉林北沙制药利用自有创新技术,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维生素E生产企业。吉林高琦聚酰亚胺材料公司依托自有众多专利技术,成为当今世界顶尖聚酰亚胺研发应用全产业链企业。吉林碳谷公司首创二甲基乙酰胺两步法生产工艺,建立国内最先进的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公司依托多年来军工碳纤维生产经验,对引进德国碳化炉进行消化改进,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碳化装置,产品质量稳定达到T400水平。国内最完整的“原丝―碳丝―民用终端产品”碳纤维产业链已经在经开区形成。 如今,吉林化纤、吉林燃料乙醇、康乃尔化工、众鑫化工、北沙制药等一批在各自领域引领技术创新的企业成为经开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城发集塑、普瑞特生物、万华精细化工、正业生物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经开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素汇集,打开发展新局面 产业整体实力逐渐增强,技术创新日益活跃、经开区对创新机构、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经开区先后与中科院一院五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14所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区内62家企业与国内24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67项。 坚持不懈推进科技创新,经开区在收获科技成果的同时,不知不觉还收获了在国内科技界非同一般的影响力。10月16日,吉林经开区建区16年来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隆重召开。省科技厅领导以及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等省内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大会。 创新越活跃,对人才、技术、资本的吸引力越强。今后一段时期,经开区将把握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局面,坚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为着力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要素齐全、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 吉林经开区碳纤维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孵化厂房外景。涉及航空航天、轨道列车、汽车零部件、电力及其他民用领域的碳纤维新产品将在这里加快研发转化。 |
|||
|
|
||